- 蒋清青;陈瑜;孙朴;毛巍然;尹园园;张孟娟;宋丹;陈霞;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研究者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构建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验证。2024年2—4月,依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38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研究者开展电子问卷调查,比较受访研究者在各核心能力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和自我能力评分。结果 共有26名专家完成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6,专家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和0.239(均P<0.001)。经两轮函询后最终构建出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63项。对研究者开展问卷调查,共获得344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63项二级指标中,有56项指标的受访研究者自我能力评分与重要性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受访研究者在多个维度中的核心能力均有待提升。构建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研究者的核心能力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2025年08期 v.44 596-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狄小园;脱鸣富;张亚玲;杨鲲;陈赫军;张媛媛;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观察3组患者AKI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时间、预后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纳入5 622例患者,发生AKI 131例,发生率2.33%,儿童组和老年组AKI发生率(3.14%和2.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67%,P<0.05),儿童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KI严重程度以1期为主(85.50%),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KI发生时间为(8.6±4.5)d,其中儿童组为(5.2±2.2)d、中青年组为(9.7±3.7)d、老年组为(10.2±4.2)d,儿童组AKI发生时间短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除1例老年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外,其余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老年组有基础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合并用药>5种的患者AKI发生率大于儿童组和中青年组,儿童组超剂量用药、合并中药注射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AKI发生率大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结论 儿童和老年人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KI的高发人群。临床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AK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
2025年08期 v.44 603-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范小冬;谢星星;张杰;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AD)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JAK抑制剂治疗A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采用Stata1 4.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18项,合计9 043例受试者,涉及9个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乌帕替尼30 mg组治疗后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达0分(无皮损)或1分(几乎没有皮损)患者人数显著多于其他干预措施;乌帕替尼30 mg组治疗前后靶病灶评分改变及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改善达75%(EASI-75)的患者人数除乌帕替尼15 mg组以外,显著多于其他干预措施。IGA评分和EASI-75指标概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排名前两名均为乌帕替尼30 mg组和乌帕替尼15 mg组。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乌帕替尼30 mg组、阿布昔替尼200 mg组、巴瑞替尼4 mg组、乌帕替尼15 mg组、巴瑞替尼2 mg组均会显著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9种干预措施因不良事件退出率、严重感染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JAK抑制剂中,乌帕替尼治疗AD具有较好的疗效优势,但需关注其可能增加的不良事件风险。
2025年08期 v.44 608-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朱镕杰;陈瀚翔;常翰玉;李敏;袁妮;
目的 评价3种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临床综合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论证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构建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维度及其指标权重,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 构建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TAT的临床综合评价总分为48.3分,F(ab')_2为75.3分,HTIG为62.3分。结论 F(ab')_2具有较高的临床综合价值,但TAT在可及性上高于另外两种药品,HTIG在安全性、适宜性上更有优势。
2025年08期 v.44 616-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凡萌;崔珊;李洋;江山;黄金清;江绍锋;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20μg·mL~(-1))组、AG1478(10μg·mL~(-1))组和奥沙利铂+AG1478(20μg·mL~(-1)奥沙利铂+10μg·mL~(-1) AG1478)组,给予相应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GFR、p-EGFR、RAS、B-RAF、ERK、p-ERK)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p53)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奥沙利铂组、AG1478组和奥沙利铂+AG1478组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ROS、MDA水平升高(P<0.05);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AG1478组CAT活性降低(P<0.05),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奥沙利铂+AG1478组比较,奥沙利铂组、AG1478组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升高(P<0.05),ROS水平降低,EGFR、p-EGFR、B-RAF、ERK、p-ERK蛋白表达升高(P<0.05);奥沙利铂组p5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ROS、MDA水平及CAT活性降低(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AG1478可抑制EGFR-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氧化应激水平,诱导HCT116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2025年08期 v.44 62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美龄;贾旭;沈柏宇;龚垚;李朗;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急性高眼压兔模型视网膜微血管及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高眼压组和治疗组(均n=14),兔右眼均给前房硅油注射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左眼不干预作为配对正常组。治疗组在造模期及造模后1~4 d给予EGb761 40 mg·kg~(-1)口服共7 d。采用HE染色评估视网膜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RBPMS、GNGT2、SAG、vW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眼压组视网膜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视网膜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显著高于高眼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眼压组RBPMS、GNGT2和SAG蛋白表达降低,而vWF表达升高(均P<0.05)。与高眼压组相比,治疗组RBPMS、GNGT2和SAG蛋白表达显著上调,v WF表达降低(P<0.05)。结论 EGb761通过改善微循环及抗氧化途径,显著减轻急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网膜损伤,恢复神经细胞及光感受器功能。
2025年08期 v.44 63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