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Remedies

共识

  • 中心病理独立评审委员会在临床试验中运行的规范化共识

    <正>随着药物研发的快速进展,在临床试验中,基于中心实验室的病理诊断结果与评估数据在患者筛选、分层、疗效终点、评估预后、标志物探索等环节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不仅在肿瘤领域,非肿瘤领域如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炎症性肠病等也将组织病理学评估作为重要的疗效终点指标~([1, 2])。由于病理医师对染色切片进行分析和诊断时,通常以主观判断为主,而临床试验中病理学检查及评估过程的差异可导致临床试验组织病理学终点评估、患者筛选及分层等变异增大,最终影响临床试验结果。因此,临床试验病理评估程序的标准化在以病理学评价为主的临床试验中显得十分重要。

    2025年08期 v.44 56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政策与管理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价值评估的关键要点分析

    张强;赵文霞;赵晴;张丽慧;刘素彤;晋敏;王志飞;卢存存;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中医药发挥临床优势特色的重要形式,也是中药新药创制的基础源泉,其临床价值评估可为中药制剂的规范化应用、政策制定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尚缺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价值评估的实践案例。本文分析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价值特点,提出了评估关键点,包括基于临床需求、制剂特色、临床证据、政策导向与公众健康的主题遴选;从中药、疾病、患者的特征交互分析,结合真实世界用药特征与治疗进展,明确临床优势定位;在药品特性与质量基础上,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及中药特色收集证据,运用价值评估模型整合数据并综合判断,展开多维评价。

    2025年08期 v.44 565-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5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的编写原则及常见问题分析

    李刚;董正龙;杨美成;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新法规的实施,对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整套体系文件,其中《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是体系文件的核心,是构建质量文件体系的基础。本文汇总了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相关的法规要求,阐述了《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的基本结构、内容,对体系文件统一性、审批流程、内容完整性、持续更新等方面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编写、构建统一完善的文件体系、注重对文件的受控管理以及在使用中持续更新等建议。

    2025年08期 v.44 572-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综述

  • 基于血红蛋白的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曾瑶波;姚红;黄海彬;陶兴宝;樵星芳;

    血红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氧气转运蛋白,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可修饰性及靶向递送潜力,已成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理想载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方式将药物与血红蛋白结合,可构建具有纳米尺度的载药颗粒,进一步提升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循环时间、增强靶向性并减少毒副作用。本文系统综述了血红蛋白的提取、纯化方法、药物结合机制、纳米修饰策略,并重点探讨了基于血红蛋白的药物递送系统在化疗、放疗、光热/光动力/声动力疗法、免疫治疗等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其在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增强治疗效果及降低系统毒性方面的潜力,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025年08期 v.44 577-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系统综述

    王兴华;闫若男;杨曙光;于宁霞;洪赟晢;余学庆;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间质性肺病,常合并肺癌(LC)。IPF-LC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不良且生存质量显著降低。本综述系统回顾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吡非尼酮)治疗IPF-LC的相关文献,分类总结其联合不同治疗模式(手术、化疗)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抗纤维化药物单用或联合手术/化疗,可降低IPF急性加重(AE-IPF)发生率,延长中位生存期并改善生存质量。此外,IPF患者使用抗纤维化药物也可能降低LC发生率。抗纤维化药物在IPF-LC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疗效及优势,但现有临床证据尚不充分,需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验证。

    2025年08期 v.44 586-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新药介绍

  • 首款靶向抗凝血酶治疗血友病的干扰小RNA药物:fitusiran

    黄佩文;王旭东;

    fitusiran是一种由赛诺菲制药公司基于Alnylam制药公司的ESC-Ga1NAc偶联技术开发的靶向抗凝血酶的干扰小RNA(siRNA)治疗药物。2025年3月28日,fitusiran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12岁及以上有或无凝血因子抑制剂的血友病A/B患者。临床试验表明,fitusiran可显著降低目标人群的出血率,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鼻咽炎、转氨酸升高等。

    2025年08期 v.44 59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论著

  • 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蒋清青;陈瑜;孙朴;毛巍然;尹园园;张孟娟;宋丹;陈霞;

    目的 构建适用于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研究者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构建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验证。2024年2—4月,依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38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研究者开展电子问卷调查,比较受访研究者在各核心能力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和自我能力评分。结果 共有26名专家完成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56,专家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和0.239(均P<0.001)。经两轮函询后最终构建出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63项。对研究者开展问卷调查,共获得344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63项二级指标中,有56项指标的受访研究者自我能力评分与重要性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受访研究者在多个维度中的核心能力均有待提升。构建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者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研究者的核心能力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2025年08期 v.44 596-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不同年龄段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狄小园;脱鸣富;张亚玲;杨鲲;陈赫军;张媛媛;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儿童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观察3组患者AKI发生率、严重程度、发生时间、预后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纳入5 622例患者,发生AKI 131例,发生率2.33%,儿童组和老年组AKI发生率(3.14%和2.73%)显著高于中青年组(1.67%,P<0.05),儿童组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KI严重程度以1期为主(85.50%),3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KI发生时间为(8.6±4.5)d,其中儿童组为(5.2±2.2)d、中青年组为(9.7±3.7)d、老年组为(10.2±4.2)d,儿童组AKI发生时间短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P<0.05)。除1例老年患者采用肾脏替代治疗外,其余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老年组有基础疾病、低蛋白血症和合并用药>5种的患者AKI发生率大于儿童组和中青年组,儿童组超剂量用药、合并中药注射剂和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AKI发生率大于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结论 儿童和老年人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AKI的高发人群。临床应根据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AK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

    2025年08期 v.44 603-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Janus激酶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范小冬;谢星星;张杰;

    目的 通过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Janus激酶(JAK)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AD)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JAK抑制剂治疗A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2月。采用Stata1 4.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 18项,合计9 043例受试者,涉及9个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乌帕替尼30 mg组治疗后研究者总体评估(IGA)达0分(无皮损)或1分(几乎没有皮损)患者人数显著多于其他干预措施;乌帕替尼30 mg组治疗前后靶病灶评分改变及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改善达75%(EASI-75)的患者人数除乌帕替尼15 mg组以外,显著多于其他干预措施。IGA评分和EASI-75指标概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排名前两名均为乌帕替尼30 mg组和乌帕替尼15 mg组。在安全性方面,与安慰剂相比,乌帕替尼30 mg组、阿布昔替尼200 mg组、巴瑞替尼4 mg组、乌帕替尼15 mg组、巴瑞替尼2 mg组均会显著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9种干预措施因不良事件退出率、严重感染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JAK抑制剂中,乌帕替尼治疗AD具有较好的疗效优势,但需关注其可能增加的不良事件风险。

    2025年08期 v.44 608-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治疗非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综合评价

    朱镕杰;陈瀚翔;常翰玉;李敏;袁妮;

    目的 评价3种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的临床综合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论证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6个维度构建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维度及其指标权重,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对破伤风抗毒素(TAT)、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 构建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TAT的临床综合评价总分为48.3分,F(ab')_2为75.3分,HTIG为62.3分。结论 F(ab')_2具有较高的临床综合价值,但TAT在可及性上高于另外两种药品,HTIG在安全性、适宜性上更有优势。

    2025年08期 v.44 616-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EGFR-MAPK信号通路探讨奥沙利铂联合AG1478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刘凡萌;崔珊;李洋;江山;黄金清;江绍锋;

    目的 探究奥沙利铂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奥沙利铂(20μg·mL~(-1))组、AG1478(10μg·mL~(-1))组和奥沙利铂+AG1478(20μg·mL~(-1)奥沙利铂+10μg·mL~(-1) AG1478)组,给予相应处理。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GFR、p-EGFR、RAS、B-RAF、ERK、p-ERK)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p53)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水平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奥沙利铂组、AG1478组和奥沙利铂+AG1478组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降低(P<0.05),ROS、MDA水平升高(P<0.05);奥沙利铂组、奥沙利铂+AG1478组CAT活性降低(P<0.05),EGFR-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奥沙利铂+AG1478组比较,奥沙利铂组、AG1478组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升高(P<0.05),ROS水平降低,EGFR、p-EGFR、B-RAF、ERK、p-ERK蛋白表达升高(P<0.05);奥沙利铂组p53、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ROS、MDA水平及CAT活性降低(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AG1478可抑制EGFR-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强氧化应激水平,诱导HCT116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2025年08期 v.44 62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兔急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美龄;贾旭;沈柏宇;龚垚;李朗;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急性高眼压兔模型视网膜微血管及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高眼压组和治疗组(均n=14),兔右眼均给前房硅油注射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左眼不干预作为配对正常组。治疗组在造模期及造模后1~4 d给予EGb761 40 mg·kg~(-1)口服共7 d。采用HE染色评估视网膜结构,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RBPMS、GNGT2、SAG、vW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高眼压组视网膜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视网膜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厚度显著高于高眼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眼压组RBPMS、GNGT2和SAG蛋白表达降低,而vWF表达升高(均P<0.05)。与高眼压组相比,治疗组RBPMS、GNGT2和SAG蛋白表达显著上调,v WF表达降低(P<0.05)。结论 EGb761通过改善微循环及抗氧化途径,显著减轻急性高眼压导致的视网膜损伤,恢复神经细胞及光感受器功能。

    2025年08期 v.44 630-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药物警戒

  • 基于Excel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严重度评估分级评分方法研究

    钱凤丹;高岸;

    目的 结合市级医疗机构不良事件统筹管理的要求,探索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1电子表格软件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的处理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评分方法的优化。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系统导出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至2023年的不良反应数据到Excel,在电子表格中对药品通用名和不良反应名称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统计某药品某不良反应既往发生频率,将不同发生频率分别映射至不良事件再发生频率并赋值。同时将药品不良反应中怀疑药品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即导致死亡、导致后遗症、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影响不明显分别映射至不良事件结果的极严重、重度、轻度、轻度、轻微/无伤害,并赋值。两个赋值之和分别对应SAC评分。结果 通过Excel软件处理该医院2024年第十周上报的不良反应数据,对原患疾病影响和该不良反应既往发生频率分别进行赋值并加和,赋值之和所对应的SAC评分与人工查询SAC评分表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基于Excel软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并通过赋值加和计算SAC评分,可快速、高效地完成不良事件的上报工作,减少上报者个体差异,节约时间,为医院不良事件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8期 v.44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中国药物警戒?欢迎征订

    <正>《中国药物警戒》期刊(国际刊号:ISSN 1672-8629国内刊号:CN11-5219/R)是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期刊创刊于2004年,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药物警戒》以“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为核心,秉承“学术性、引领性、实用性、服务性”的办刊宗旨,是一本反映药品全生命周期研究和实践的学术期刊。

    2025年08期 v.44 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